欢迎登录大教育网!

登录 | 注册

厉害!妈妈和儿子同时大学毕业,母子间的书信感动了无数人

2018-07-18 08:49:26 编辑:大教育网


“今年6月,她同我一起,从浙师大毕业。

而这个人,正是我的母亲。”

近日浙江师范大学校园里,

对母子刷爆了网络,引起了热议。

儿子是体育学院的学生,名叫顾帅;

他的母亲吕程洁,是人文学院的毕业生。

他们都是浙师大今年的毕业生,

即将一起跨出这个大学的校门。


春秋四载,他们笃志好学,

坚持用家书相互勉励,

各自要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,

尽心竭力不留遗憾。如今,

顾帅继续成功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;

母亲吕程洁也获取了自己的大学毕业证书。



这让经常在朋友圈故意炫耀

夕阳西下和妈妈一起散步

饭后陪妈妈一起追剧话家常

假期带妈妈一起到外面的世界看看

都变得是那么的不值得一提

其实在这年头无论什么地位,什么尊荣

都比不上有时间待在母亲身边

更何况和妈妈一起共同成长进步


上学多年,远方打拼,

你可曾给家里守候的老父老母亲,

写过一封家书?

你可能会说以今天通讯的发达程度,

问一声好用不着如此大费周章。

但在顾帅他看来,

电子通讯设备没有一纸家书来得有温度。

他认为游子外在,

对于自己的父母问候和关心,

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日三餐,身体是否安康

诸如此类浅层次略显敷衍的交流。



家,生命开始的地方,

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。

顾帅深感家对于自己精神供养的重要性。

在内心作了一番思量后,

决定拿起久违的纸墨。

写一封早已在心里成形的家书,

给远方的爸妈寄去了自己的浮云游子意。

禀家书·儿欲有衣食之上谈(这是第 1 封


妈:


两年前,我上了大学,赴金华求学。大学不如料想中的清闲与舒适,反而忙之又忙,硬要说大学幸福,那也一定是忙中之乐了。


时间饥荒下,我与您的交流就只限于“昨晚几点睡”、“今早几点起”、“午饭吃什么”等衣食之谈,而您和父亲最近在想什么、在忙什么我一概不知,反之亦然。金华到上虞,区区三百公里,竟如此之遥!游子身体离了家,精神也出走甚远了。


我当即决定要有所改变,至于办法,以为可从龙应台和曾国藩处借鉴,写家书是个不错的选择。您不出所料地爽快答应了。原来,这是一个家两端的共同愿望。


看到案头上的书,不知您最近看书状态如何?快要入冬,父亲晚上睡觉还冷吗?外婆最近身体怎么样?家中生意如何?请来信详细告知。


伏望父母亲不要再过于操劳,家中生意该拒就拒,剩下时间来休息。我在金华一切安好,祝身体健康。儿谨禀。




在微信早已成为日常的今天,

顾帅选择用书信和母亲沟通,

他有着自己的想法:

“我和父母也有像龙应台女士

所著《亲爱的安德烈》那般书信的交流,

反倒大学后渐忙,和家中的联系陡然减少,

母亲也觉如此,所以两人一拍即合,

决心将大段想说的通过书信来交流。” 

原来拾起纸笔,并不是偶然心血来潮,

那是曾经最熟悉的默契惦念。


有人说,

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生终究有些遗憾。

其实这对于顾帅的母亲吕程洁而言,

上大学确实是深藏在她心底的一个结。

儿子从大学里频频分享的精彩时刻,

和美好而充实的日常,

终于让吕程洁走出了实现自己愿望的那一步。

她在网上搜索资料,孜孜不倦的苦心专研,

最终勇敢地参加了浙师大的成人自考。


母亲吕程洁的学习笔记


顾炎武说以兴趣始,以毅力终。

吕程洁用自身的经历

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句话。

她自己凭借着旁人难以预料的韧劲,

把包括《文学概论》《写作》《现代汉语》,

这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消化啃透。

而这些课程就算对于本专业内的学生而言,

也并不是一件易事。如今,

她自豪地和儿子顾帅一起拿到了毕业证书。 


在采访中她如是说:

“我学习的动力其实来自儿子,

也以儿子为学习榜样。

因为他的努力,使妈妈有一种紧迫感,

跟儿子差距越来越大,

以后怎么跟儿子沟通?”

儿子在用自己的行动鼓励着自己的母亲

而母亲也用自己的勇气不负儿子的期盼

何为血脉相连,母子连心,大抵如此。



龙应台在《目送》中写道:

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

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,

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

这似乎现实得残忍,却也是事实。

不过有的父女母子,

会在这个渐行渐远的过程中,

竭尽全力地增添几分温情。

吕程洁在收到儿子的家书后,

百感交集,满心欢喜写下了,

致吾儿·愿做儿子的倾听者。

以下,摘取自母子二人的书信往来片段。


帅帅吾儿:


说到写信,其实现在是懒得动笔,想说的话还是很多,可是不交流时间越长可说的话就越少,人之间其实是应该多交流,感情才会越深,互相也会更了解。


其实妈妈非常想跟儿子多聊聊,但考虑到你比较忙,就不打扰你了。再说,一方面妈妈以后也不能总以你为中心,儿子还得有自己的家庭;另一方面,我想学成功的母亲,能华丽地转身。这不,现在感觉母子之间话语都少了。


现在你已经大三了,大学生活也越来越习惯,并且也很享受,好坏得失自己也非常明了,妈妈也非常欣慰,至少不用担心儿子会学“坏”。


有人买东西,思路打断了,写不出来了,哈哈。


最后,悄悄说一句,其实,儿子的事妈妈是事无巨细地想知道。


还有,妈妈现在学的文学概论是纯概念性的,学起来有点烦,静不下心,正在努力中。 


——妈妈

2016年11月21日



这不禁让人想起了

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,

给儿子写的一封信,

殷殷嘱咐,引人感慨。


我儿:写这个备忘录给你,基于三个原则:


(一)人生福祸无常,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,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。


(二)我是你的父亲,我不跟你说,沒有人会跟你说。


(三)这个备忘录记载的,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得来的体验,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回不少冤枉路。


以下,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:


(一)对你不好的人,你不要太介意。在你一生中,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,除了我和你妈妈。对你好的人,你一定要珍惜、感恩。


(二)没有人是不可代替的,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。看透了这一点,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,也应该明白,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。


(三)生命是短暂的,今天或许还在浪费着生命,明天就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。因此,愈早珍惜生命,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会愈多。与其盼望长寿,倒不如早点享受。


(四)爱情只是一种感觉,而这感觉会随时间、心境而改变。如果你所谓的最爱离开你,请你耐心地等待一下,让时间慢慢冲洗,让心灵慢慢沉淀,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。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,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。


(五)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,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,也可以成功。你学到的知识,就是你拥有的武器。人可以白手起家,但不可以手无寸铁,紧记!


(六)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,同样的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。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,我的责任已经完结。今后无论你坐巴士还是奔驰,吃鱼翅还是粉丝,都要自己负责。


(七)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,但无法要求别人也守信;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他人好,但不能期待人家也对你好;你怎样待人,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待你,如果你看不透这一点,只会给你增添不必要的烦恼。


(八)我买了26年的六合彩,还是一穷二白,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,这就证明人要发达,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,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。


(九)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,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,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,下辈子,无论我们爱与不爱,都不会再相见。



身无饥寒,父母不曾亏我 。

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,

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。

龙应台也在《亲爱的安东列》

记录了她与儿子从陌生到朋友的情感交流

儿子的玩世不恭与认真;

母亲的真诚和知性怀疑。

两代之间的差别与相似,不解到赞同。

均在俩人的书信往来中一览无遗。



安德烈:


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,给你快乐。


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、不赞成的人,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。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、同事,或部属,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。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:是与他决裂、抗争,还是妥协、接受。抗争,值不值得?妥协,安不安心?在信仰和现实之间,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。你要自己找出来......


 对我来说最重要的,不是你有否成就,而是你是否快乐。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,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?第一,它给你意义;第二,它给你时间。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,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,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,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。(节选)



春去秋来,月如流,游子伤漂泊。

回忆儿时,家居嬉戏,光景宛如昨。

自上大学后,远离了终日唠叨的双亲。

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,

往往是终于自由解放了。

可怎么会想到在心心念的大学校园里,

也会有那么几次情难自己,

因为想家在被窝里偷偷流泪。


而所谓父母,

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,

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。

对于我们平日里不耐烦的语气总是沉默不语;

怕打搅我们工作学习而迟迟不敢按下手机号码;

担心我们在外吃不好,只要我们一回家,

便想尽办法给我们做最好的饭菜。

相对比之下,

作为子女的我们做得并不够好。



惭愧的还是我们,

总以千百种理由来安慰自己的不孝。

但不管时代如何发展,

都不意味着我们,

可以忽视一份来自血脉的虔诚。

无论家书短信,还是电话口头,

愿你我与父母之间永远都保留着信仰守望!



来源:网络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