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录大教育网!

登录 | 注册

植树的牧羊人

植树的牧羊人

植树的牧羊人

植树的牧羊人

价格:1.00(使用课件券)

总课时 满意度 适合年级
0.25课时 100%满意度 七年级
分享到:

《植树的牧羊人》同步练习

一、基础知识

1.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(  )

A. 坍(tān)    慷慨(kǎi)   缝隙(xì)    热腾腾(ténɡ)

B. 废墟(xū)       流淌(tǎnɡ)     浇灌(ɡuàn)     刨根问底(páo)

C. 呼啸(xiào)     干涸(gù)       湿润(rùn)      沉默寡(ɡuǎ)

D. 微薄(bó)       薄(bò)       挑拣(jiǎn)     一丝不苟(ɡǒu)

2.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 )

A. 帐蓬  琢磨  硬朗  爆发

B. 张扬    呼啸    流倘    添置

C. 滚烫    干躁    酬劳    地毯

D. 荒地    废弃    飘荡    水渠

3.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(  )

A. 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,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。

B. 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,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。

C.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,乐于探究。

D.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,她慷慨地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源。

4.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(  )

A. 这里虽然成了废墟,但是,像马蜂窝一样、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,总会有一口水井,或是一眼泉水吧!

B.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,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。

C.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,安静,忠厚,不张扬。

D. 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,从远处望去,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,像地毯一样,铺在高原上。

5. 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。

(1)大自然的许多奥秘,如果________(比喻追究底细),恐怕谁也解释不清。

(2)自从开渠引水之后,从前的________(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)就成了肥沃的良田。

(3)他是一个________(充满正气,不吝啬)的人,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。

6.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(  )

A.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,那么仔细,我也就不再坚持了。

B. 他一直在种树,种橡树、种山毛榉、还种白桦树。

C. 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,建起了干净的农舍,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,舒适。

D. 那是谁的地?是公家的?还是私人的?他说不知道。

7.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  )

A. 读了《植树的牧羊人》,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?

B. 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,改养蜜蜂了。

C. 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。

D. 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。

8. 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,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。

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,不,那不是粉笔屑,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花朵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二、课内语段训练

阅读课文全文,回答问题。

(原文略)

9.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(   )

A. 《植树的牧羊人》,又名《种树的男人》,是美国作家、电影编剧让·乔诺写的一篇短篇小说。

B. 故事的主人公牧羊人艾力泽· 布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,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。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。

C. 作者曾经说过,写的虽然是故事,但主人公是真实可信的,文章刻画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,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,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。

D. 作者采用纪实笔法来写,曾让人误以为写的是真实的人,甚至有人去普罗斯旺地区寻访这位老人。

10. 文章开头说:“想真正了解一个人,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。”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?从全文内容看,牧羊人艾力泽·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?

11. 文章采用第几人称?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?“我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?

12. 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?

13. “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,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。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,风吹得人东倒西歪。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,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。” (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)

14. “在我眼里,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。” (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)

15. “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,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,蔚然成林。”(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)

16. “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,餐具洗得干干净净,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,猎枪也上过了油。炉子上,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。看得出,他刚刚刮过胡子。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,补丁的针脚也很细,几乎看不出来。”(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?)

17. 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?

课外语段练习。

一个牧羊人的奇迹

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,有一个叫“包家槽子”的小村,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,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。他以放羊为生,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,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。

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,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,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,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:“就他?不可能!”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。是啊,这么大年纪的老人,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,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?

③90年代的一天,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,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。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,老人上前一看,只见上面写着“亚洲大陆地理中心”八个大字。他微微一笑,陷入了沉思。他想,既然是中心,那一定不简单啊!那一刻,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: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。

④白天放羊的时候,吴庭德就守在“亚心”木牌的周围,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。下雨怕它淋着,晚上怕它冻着。家里人笑他太傻,国家又不给一分钱,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。村里人笑他太痴,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?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,执着地守望“亚心”。

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,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。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,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: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。游客们参观“亚心”,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。茫茫戈壁,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,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。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,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,每天砸一个小石头,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,然后再砸出“亚洲中心”四个字。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。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,然而照样卖得火。

⑥四年过去了,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。就在这一年,国家投资150万元,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。四个A(“亚洲”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)型柱子合在一起,直刺云霄,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,直指亚洲地心。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,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,肯定能赚大钱。

⑦然而,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,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,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。从此以后,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,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。两年过去了,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。他对游客说:“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,就刻了这两个石狮,一个代表成吉思汗,一个代表文成公主……”

⑧值得一提的是,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!

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,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,表达了对他的崇高的敬意!

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,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。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: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,有这两样东西在,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。

18. 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?

19. 在第⑤段中,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“砸”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?

20. 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。

21. 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一个“奇迹”?